醫管局首次於深圳辦大型醫學會議 范鴻齡:與灣區城市共同走出去

橙新聞】港深醫療協作破界 醫管局首移師大灣區辦國際峰會

香港醫管局2日在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啟動首屆跨境醫學峰會,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曹雪濤與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共同敲響開幕鑼。這場為期兩天的「2025國際醫院認證與質量安全發展大會」吸引全球42個醫療機構參與,創下粵港澳大灣區專業醫學會議規模新高。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透露,本次峰會特別設置「跨境醫療數據互認」分論壇。據悉,香港公立醫院電子病歷系統與深圳三甲醫院的對接測試已完成第三階段,預計2025年實現急診病歷實時調閱。

人才流通機制取得實質突破。醫管局數據顯示,現有327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其中48人通過大灣區醫師資格互認機制來港。這些醫師主要分佈在放射科、病理科等短缺專科,使相關門診輪候時間平均縮短19天。

值得關注的是,峰會首推「國際醫院認證標準調和計劃」。美國JCI與澳洲ACHS等認證機構代表,就統一42項基礎評審指標達成意向性協議。香港屯門醫院已作為試點,同步申請三地認證。

跨境醫療協作進入深水區。廣東省衛健委主任劉利群透露,正與港方磋商「港藥械通」2.0方案,擬將適用機構從19家擴容至全灣區三甲醫院,並增設罕見病用藥快速審批通道。

為夯實合作基礎,醫管局啟動「灣區醫療人才庫」建設。該平台已錄入逾2000名專業人員信息,實現資質證書跨境驗證功能。首階段將重點匹配腫瘤多學科會診團隊,深圳港大醫院已藉此完成17例跨境聯合會診。

分析指出,此次峰會標誌着大灣區醫療融合從資源共享向標準共建升級。隨着「港澳藥械通」、「醫保互通」等政策疊加,區域醫療協同效應有望在2025年釋放逾百億經濟價值。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